讀歷史,我可以學到什麼
最近常看一些歷史的書籍,不是課本的那種歷史,而是真正在講述歷史的,其實感觸還蠻多的,自從幾年前偶然看到一些文章,感嘆7年級生和8年級生的生處環境,對照5、6年級的發展概況,發現長輩的經驗都侷限在長輩自己的觀點和經驗,綜觀來看,許多根本不適用,大局勢的變化瞬息萬千,大多數的人們都帶著偏見看世界,歷史這種中立、客觀,洞見真實面貌的特性如此吸引我,在加上之前對經濟史的認識,單純覺得,有必要去學習,裡面包含了太多人性,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所致,鑑往知來,不是沒有道理的,就開始慢慢體會歷史裡的人生和人性。
最近看的是大師威爾‧杜蘭所寫的《讀歷史,我可以學到什麼》,這本書整體來說並沒有提到太多的歷史事件,薄薄的一本,主要是在講看歷史的角度和思維,非常適合以前痛恨歷史的人來看看,我們其實都是被教導錯誤的學習方式學習歷史,真正看事情,看歷史,不是只有背背事件,記記年代就可以解決的,這本書教我們用相對正確的角度去看歷史(原來我使用"相對"一詞,畢竟沒有什麼是絕對的)。
這些是書中每個章節想要探討的:
- 地理是歷史之母:地質會影響歷史,但創造文明的是人類,不是地球。
- 誰生育率高,誰就寫歷史:知識份子是個別教育、機會與經驗的結果,沒有證據顯示這 會經由基因來遺傳。
- 人性改變歷史,但歷史並未改變人性:看看叛變者,他們在成功之後,卻仍採取他們先 前所譴責勢力的行事風格。
- 道德標準一直在變:好鬥、殘酷與貪得無厭,可能是人類興起的遺跡,而非墮落的汙 點。
- 宗教是史冊裡的不死力量:只要貧窮存在一天,上帝就存在一天。
- 經濟幫我們看清歷史:所有經濟史其實是社會的緩慢心跳,財富集中是收縮,強制分配是舒張,在關鍵時刻,人們會立法重新分配財富,或來場革命導致均貧。
- 戰爭是歷史常態,和平不是:有些衝突根深蒂固,很難用協商解決。世界秩序靠的是某一強國的重大勝利。
曾有人問過我,保持客觀的立場,知道真相又如何? 何不乾脆直接選擇善類,直接站在那一側就好。但其實善的標準、道德的規範,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定義,兩國之間的戰爭,很難去說是誰對誰非,台灣與親近美國,難道就代表美國是一個好國家嗎? 有時候需要跳出自己的立場和思維去看事情,才能看真正的事物的本質,也才有能力去選擇對與錯。
每件事的背後,都有一定的必然,有些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希望能帶有一絲的溫柔和包容去看世界,每一個罪犯,每一個妓女,每一件錯事,很多時候雖然是個人的選擇,但我希望多一些的體諒,很多時候只是我們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事情。
"如果換做是我,站在他的立場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很多人在心中回答完這個問題後,得出"我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結論後,就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道德觀,有自己的看法很好,但可以的話,希望問自己的問題是這樣:
"如果我出生在他的環境,經歷他經歷的一切,那我會做出什麼選擇?"
每個人都有一段故事,一段過去,沒有真正的理解這一切,希望能帶有一些溫柔去看事情,如果一個小孩,沒有人教過他禮貌,斥責他沒禮貌,這有什麼意義,如果沒有人教會他如何辨別是非,去斥責他所為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有時候我們需要多一分的體諒和包容,但這些就必須要建立在能跳出自己思維,客觀去看事情。
就算我們充分理解對方的背景和經驗,站在我的觀點,我也很難去責備對方的選擇,每個人的價值觀是如此的特別與獨立,有些事不是自己能夠做到,就去責備做不到的人,每個考試,不是每個人都能考100分,真正的包容和體諒,不是自己能夠考100分,就去拒絕不能考100分的人。
我無法去說明何謂正義,但是這相信真正的對或善,不應該是一個標準,一套流程,我相信真正的善應該是這樣的:把所有不義去除,那就是正義。
想起《消失的子彈》裡說的話:沒有完美的犯罪,只有變壞了的好人。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