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的偏誤
這篇文章,主要是近日閱讀一些有關行為的心理學書籍,裡面提到的一些非學術性的人類行為探討。心理學的重要性,許多人一定聽過,但有多少人真的成功運用在工作或生活上嗎?通常許多對於心理學的探討都是"事後論",因此決定好好學習這門藝術,目前主要的資料來自三本書,《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反脆弱》,分享給各位。
以這句話做開場白,應該是最適合不過,我們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去承認人根本不是理性的,或是這樣說:我們是根據感覺理性去行動。我們的行動是依照我們"覺得"理性去執行,隱此會產生偏誤,有些偏誤其實早已存在我們的認知中,只是我們沒有去探究和運用罷了。
1.有時候我們不是要答案,只是需要藉口。
高速公路上,如果突然塞車,耽擱到時間,我們會在路上邊罵邊問發生什麼事,但若是路邊有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說前方300公尺發生車禍,我們就會比較心平氣和的去面對這次的塞車。可是結果不是一樣嗎?我們平息怒火的原因只是得知理由不是?所以理由很重要,就算他對實際情況一點幫助都沒有,我們有時候只是需要一個藉口。
2.我們習慣以確定取代不確定,就算確定的事務是錯的。
舉個例子,假設今天有兩個賭局,
賭局A你有50%的機率獲得100元,50%的機率會獲得0元,
賭局B你有?的機率獲得100元,1-?的機率獲得0元,
你會選擇哪個?
再假設,今天賭局A的機率從50%獲得100變成45%獲得100,你會選擇什麼?
再假設,今天需要付出10元才能做這個選擇,你又會選擇什麼?
大部分的人都會維持A賭局,因為我們不確定到底B是什麼,可是B不管在哪一個點看,
大於50%的機率應該跟小於50%一樣不是?
我們的直覺會習慣以確定的事物取代不確定的,就算那沒有比較好,這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後果,如果我們的理論是錯的,我們會繼續使用,除非有新的理論可以取代它,就算我們知道那是錯。這種情形在經濟學、財務學、醫學類經常出現,這是很糟糕的現象,若是出現在公司上,就像是我們制度出了問題,除非我們有新的制度出現,不然會繼續延用制度,就算這種制度會導致公司破產。理論上的缺陷更是嚴重,但卻也幾乎不被人們所提及。
3.基本上,我們都是固執的老頭。
這點非常重要,基本上我們會認為我說的或我做的是對的,而不是客觀去看待,潛意識會去使自己的行為一致。像是當我們透過辛苦得來的事務,我們會分外珍惜,或是認為這個因為我得來不易所以一定很好,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挨餓後的飯一定特別香,或是像頭名狀那樣,當你為了加入某個組織而做了某件事,那你會潛意識的認為那個組織一定很好,不然會使自己的行為不一致,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當警察虐待囚犯的時候,會越虐待囚犯越討厭他,因為潛意識會為自己找藉口,"他一定很壞,所以我打他合理"。
4.驅動這個世界的不是貪婪,是忌妒。
忌妒是遠古就已存在的,但是有趣的是我們的心理學,並沒有好好討論這種心理傾向,這類心理因素造成的問題,相信我們都知道,也不必多說明,重點是,以後我們在思考事情的時候,必須考量到這種心理因素,你有沒有發現,你在規劃處理事情的時候,都不會考量到忌妒的問題?但是它往往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5.我們太低估人們的道德,卻也太低估人們的瘋狂。
首先是以德報德和以怨報怨,這種做法是最合乎人性的做法,這裡沒有要探討人性面的問題,這裡是指基因決定的事物,在演化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以牙還牙是最合乎生物本性的事情,因為必須生存下去,所以許多事情最直覺的方式就是以牙還牙,不相信?那你覺得死刑該廢除嗎?殺不殺死這個死刑犯,對死去的人有什麼幫助,但是為何還是覺得需要死刑?再者,國家,這種巨大的殺人機器,彼此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不就是以牙還牙嗎?
人們的道德,也出乎我們的意料,當彼此都互相讓步的時候,往往很多事情就能解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 ,雙方前線的士兵就是彼此互相不攻打,或是有默契的打對方撤離的方位,因此兩軍常常無法交鋒,這種回饋現象也發生在日常,像是殺價的過程,雙方都互像讓步,所以價格最後才成交,等一下,有沒有發現哪裡怪怪的?殺價的過程真的是雙方互相讓步?還是老闆已經把價格調高給你殺?對吧,你注意到了,人是依照感覺行動的,你只要感覺到對方的讓步,你就會以為是讓步了(笑)
最後一段有意思,之前也有看到中國對南海的諸多舉動其實是在幫自己創造出可以被殺價的空間,因為原本平靜的時候是完全沒有籌碼的,透過頻繁的小動作增加了談判上退讓的空間
回覆刪除其實這篇文是早期PO的,最近在整理部落,也發現自己早期寫的文字也頗有意思。
刪除